真正的创新从来不是断裂式的颠覆,而是在继承中寻求突破,2025年的上海车展是中国汽车工业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从市场追随到标准引领,再到技术输出的缩影,目前,中国汽车产业正以全球化的合作视野,为智能网联时代的汽车产业变革写下新的篇章。
三、生态,中国情
从行业生态视角审视,大型国际车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一是为车企提供技术实力与产品矩阵的展示平台,助力品牌建立市场认知;二是构建消费者与全行业新车的集中交互场景,可有效辅助其完成需求洞察与决策链路搭建,这正是中国车企所需要的。
上海车展是行业发展的全景窗口,折射出中国汽车市场行业的趋势,我国新能源汽车竞争正从单一产品较量转向生态体系构建,在基础设施层面,补能网络层面,通过“车-桩-网”协同创新,建立技术标准的话语权。
广汽与宁德时代共建换电生态的战略合作,则将这种生态竞争推向更高维度,通过标准化电池包设计和换电接口协议,谋求在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主导地位。
目前来看,汽车之间的竞争,不仅是技术秀,更是生态战。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已从单一产品转向全链条技术创新,国产汽车品牌从前几届的“硬件堆砌”转向“软件定义”,而在技术架构层面,汽车正在从“移动终端”进化为“认知主体”。
有人说,看懂上海车展,就能预判未来五年汽车产业的走向,我们说,了解中国车情,就到感受世界汽车发展的脉博,作为生态建设的一部分,汽车模块化在向我们走来,在车展上,奇瑞iCAR通过模块化平台实现“一车七改”,满足不同区域需求。
技术的理性大于感性,营销也有了新的生态,中国车企的展台,不再是穿着清凉的模特儿的比赛场,而成了销售人员的推销地,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秀肌肉,展示解剖车,介绍工作原理和技术方案。
和往年相比,车企的大佬们不再是一味赚流量,虽然也秀现场,但都变身金牌销售,比如蔚来汽车的李斌用英语向阿联酋财长等各国政府和企业高层推销,使德国采埃孚集团董事长柯皓哲和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当场各买了一台具有车震跳舞模式ET9。而小鹏汽车CEO何小鹏近期在百忙之中还加了一项外语课程,为今年举办的全球经销商大会做准备。
全球化是汽车产业最鲜明的特征,也是汽车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跨国品牌正在践行“在中国,为中国“之时,,中国自主品牌却为走出去而忙碌着,参展,不仅是为中国人民秀产品,更是为全球市场打前站。
蔚来第三品牌firefly萤火虫,出发点是让全球更多用户体验到新时代智能电动高端小车的魅力,一开始就是以全球安全标准来严格打造,而乐道L90以“6人10箱”的空间设计瞄准东南亚家庭市场,中国车企的全球化路径已从单纯的产品出口,升级为本地化研发与技术标准输出相结合的新模式。
中国汽车出海不再是单打独斗,政策层也加大技持力度,中汽协主导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正在通过“一带一路”合作框架向新兴市场渗透。
从汽车生态角度说,汽车技术重心的迁移,或将重塑整个智能汽车产业链的价值分配格局。在上海国际车展的13个展馆中,有4个是汽车科技及供应链展馆,参展企业规模和数量较上届呈显著增长,世界百强零部件供应商以及国内重点零部件供应商都带了行业最新的技术和产品。
汽车产业权力中心正在发生不可逆的转移,半导体企业正通过“芯片+算法+工具链”的全栈能力,深度介入汽车电子架构定义。华为正成为主角,曾经对华为智能颇为抵触的上汽集团,在本次车展上正式推出其与华为合作的全新品牌——尚界。
华为鸿蒙智行通过“尚界”“尊界”等子品牌构建产品矩阵,将自身定位从供应商升级为生态主导者,开创了“技术平台+品牌授权”的混合生态,改写汽车产业百年来的分工体系。
上汽集团前董事长陈虹,曾在媒体问到,上汽是否会考虑在自动驾驶方面与华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时,明确表示不能接受的,并表示这就好比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或者称的“附庸”这就是当时著名的刷屏的“灵魂论”。
然而,他担心的事正成为可能,当科技企业的技术渗透率超过某个临界点,整车企业可能面临“空心化”风险——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品牌主权,需要各方认真考虑。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推动的电动化与智能化春风下,供应链从幕后到台前。
总之,中国汽车工业的生态重构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成本控制打开市场,凭借价值创新定义豪华,目标则是建立一个新的工业文明坐标系。
结语:上海车展上,无论是传统车企的转型之作,还是新势力的颠覆性产品,抑或是供应链企业的尖端技术,无不彰显着中国风,中国梦,中国情,就连我们的对手,也不得不承认,汽车产业的中国时代,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