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低温仓储业分析与2009年展望

来源:中国仓储协会冷藏库分会 刘龙昌 | 2009-08-06 09:31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开始向全球蔓延。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影响下开始下滑,遇到了始料不及的困难。然而,30年改革开放形成的雄厚底蕴,稀释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的阻力。同样,全球金融危机也难抵中国低温仓储行业发展的步伐。在中国企业普遍遇冷的情况下我国低温仓储行业却在当中看到了商机。全球金融危机对于我国低温仓储行业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更多的是发展机遇。

  2008年,全球总体冷藏库容量大约是2.4777亿立方米(87.4997亿立方英尺)。

  全球冷链联盟/国际冷藏库协会(GCCA/IARW) 2008年的报告收集了来自40多个国家的数据。这些国家和地区公共冷库的存储容量,与2006年收集的数据比较来看,其中17个国家和地区的冷库容量有所上升,6个国家保持比较平稳水平。其他地区收集的数据不足,无法做出结论。显示增长幅度最大的地区分别为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和巴西。这些国家的冷库总容量为63.5032亿立方英尺(1.7982亿立方米),即从2006年底到2008年底增加了15%。

  从下表可以看出,从2006年底到2008年底的两年中,全球冷库容量增加892.29百万立方英尺,增加比例为11.36%。

  按国家分类的冷藏库容量一览表

国家
2004
2006
2008
 
百万立方米
百万立方英尺
百万立方米
百万立方英尺
百万立方米
百万立方英尺
阿根廷
*
*
*
*
0.50
17.66
澳大利亚
5.24
185.05
6.00
211.89
6.00
211.89
奥地利
0.65
22.95
0.80
28.25
0.80
28.25
孟加拉国
*
*
*
*
7.76
274.04
比利时
1.60
56.50
1.60
56.50
2.00
70.63
巴西
2.20
77.69
2.70
95.35
4.50
158.92
加拿大
6.34
223.89
6.79
239.79
6.89
243.32
智利
*
*
*
*
0.17
6.00
中国
*
*
*
*
15.00
529.72
哥伦比亚
*
*
*
*
0.12
4.24
哥斯达黎加
*
*
*
*
0.09
3.18
 
丹麦
1.80
63.57
1.80
63.57
1.90
67.10
东欧
1.00
35.31
1.00
35.31
2.00
70.63
芬兰
0.40
14.13
1.80
63.57
1.80
63.57
法国
5.40
190.70
5.40
190.70
8.50
300.17
德国
6.50
229.55
8.70
307.24
13.40
473.22
英国
4.40
155.38
4.40
155.38
5.60
197.76
希腊
0.90
31.78
0.90
31.78
0.90
31.78
危地马拉
*
*
*
*
0.07
2.50
印度
*
*
*
*
18.58
656.15
爱尔兰
1.30
45.91
1.30
45.91
1.70
60.03
意大利
3.00
105.94
3.00
105.94
3.50
123.60
日本
27.46
969.74
27.69
977.86
27.69
977.86
马来西亚
*
*
*
*
0.01
0.46
毛里求斯
*
*
*
*
0.03
1.06
墨西哥
*
*
*
*
1.35
47.67
中东
0.40
14.13
3.00
105.94
3.50
123.60
纳米比亚
*
*
*
*
0.04
1.41
荷兰
1.20
42.38
9.00
317.83
12.60
444.96
挪威
1.50
52.97
1.50
52.97
1.50
52.97
秘鲁
*
*
*
*
0.08
2.83
波兰
0.30
10.59
0.30
10.59
0.30
10.59
葡萄牙
0.60
21.19
0.60
21.19
0.80
28.25
俄罗斯
*
*
*
*
16.00
565.03
南非
*
*
*
*
0.44
15.54
西班牙
2.50
88.29
2.90
102.41
8.20
289.58
瑞典
0.90
31.78
0.90
31.78
0.90
31.78
瑞士
0.50
17.66
0.50
17.66
1.00
35.31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
*
*
*
0.06
2.00
土耳其
0.30
10.59
0.30
10.59
0.40
14.13
美国
66.75
2,357.10
68.97
2,435.80
70.74
2,498.20
委内瑞拉
*
*
*
*
0.35
12.36
总容量
143.14
 
161.85
5,715.83
 
8,749.97

  由于此前我国冷藏库没有一个统一的主管部门与行业组织,难以向相关国际行业组织提供相对准确的冷库容量统计数据,因此上表所列GCCA/IARW对我国冷藏库容量的统计数,不能客观反映我国冷藏库容量的实际情况。我们已与GCCA/IARW在此方面交换了意见,并考虑在适当的时候向GCCA/IARW提供我国冷库容量的统计数据。

  1. 2008年我国低温仓储业情况分析

  1.1冷冻冷藏仓库的建设速度继续增长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一些经济较为发达或者食品资源较为丰富、集中的地方,冷链物流体系基本上已初步建立和运作起来。有些地区如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环渤海地区的冷链物流发展非常迅速,而且还逐步走向规模化、专业化。至2008年底我国冷库容量已超过1100万吨/次,年增长率达10%。

  在1100多万吨/次低温仓储总容量中,按主要储存商品品种划分,其中肉禽类冷库近600万吨/次,水产类冷库近300万吨/次,其余200多万吨/次为蛋品、果蔬和冷冻饮品类冷库。

  下面我们以几个省市冷藏库容量的变化情况为例,来了解一下我国低温仓储业的发展情况。

  上海:2005年底上海冷藏库总容量为367124.59吨/次,2006年底冷藏库总容量为397096.65吨/次,至2007年底上海冷藏库的总容量为430899.14吨/次 ,2008年底为484914.14吨/次。2008年比2007年增加11.14%。

  广东省:2007年底冷藏库总容量为643834.60吨/次,2008年底为710034.60吨/次,2008年比2007年增加10.28%。

  福建省:2007年底冷藏库总容量为589300吨/次,2008年底为638500吨/次,2008年比2007年增加8.36%。

  江苏省:2007年底冷藏库总容量为826284吨/次,2008年底为923284吨/次,2008年比2007年增加11.74%。

  辽宁省:2007年底冷藏库总容量为861800吨/次,2008年底为947200吨/次,2008年比2007年增加9.91%。

  浙江省:2007年底冷藏库总容量为1316873吨/次,2008年底为1478473吨/次,2008年比2007年增加12.27%。

  1.2各地新建冷库及规划概况

  2008年各地新建了不少冷库,并准备规划建设一些冷库,其中有代表性的有:

  上海:上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于2008年建造了两座单体相连的1万吨/次低温冷库,并于2008年年底降温投产。冷库总容积达8万立方米。另正在筹建3000平方米高温冷库。

  新湖中宝(上海奉贤)公司冷库于2009年2月15日投产,该冷库占地7646平方米,库高6.5米,由7间低温库和2间高温库组成。

  浙江:温州东山埠渔港万吨冷库2008年建成,2009年初正式投入运行。该冷库由瑞安华盛水产加工厂投资1750余万元建造,面积达1.2万平方米。

  温州菜篮子集团在瓯海区征地400亩建设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并将建造5万吨/次的大型冷库作为配套设施。一期2万吨/次冷库近期已启动。

  江苏:江苏汤臣食品有限公司系香港独资企业,为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头企业。公司总投资3亿元,占地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2008年建成3万吨/次冷库,其中低温库2.5万吨/次,高温库0.5万吨/次。并将再建3万吨/次的冷库。

  2008年5月15日常州新阳光国际食品城“江苏省食品行业重点支持项目”授牌仪式暨5万立方米大型冷库举行了奠基典礼

  天津:天津老板娘国际农副水产食品城是天津市“十一五”规划的9大物流园之一,于2008年11月16日试营业。食品城营业面积18万平方米,第一期约2.6万吨/次冷库已建成,冷库规划建设总量为6万吨/次。

  天津市水产品冷藏加工物流基地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水产冻品物流基地,于2009年初开工。该基地列入了天津市2008年重点项目,同时是天津市20个大型批发市场项目之一,总投资10亿元,将建设冷藏量总规模达20万吨/次的冷库及配套设施。

  辽宁:沈阳副食集团现有冷库8万吨/次,拟建冷库5-6万吨/次。

  沈阳诚大冷藏有限公司属沈阳诚大集团旗下六大公司之一,有5.5万吨/次低温库。目前该冷库利用率达100%.如资金许可,再准备建第4期,冷藏总容量将达到10万吨/次。

  安徽:安徽华冷食品有限公司是由安徽华泰集团投资控股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一期建成的4万吨/次大型高低温冷库和2.5万平方米交易大厅于2008年5月25日起投入试运行。冷库规划建设总量为6万吨/次。

  湖北:湖北黄石联海集团投资亿元兴建的鄂东最大冷库工程,2008年下半年已全部封顶。该冷库一共5层,容量1万吨/次。

  武汉白沙州大市场20万吨/次冷链市场项目2008年 9月20 日奠基,该市场将建成全国最大的冷链食品企业之一,项目总投资9.5亿元,一期6万吨/次冷库计划于2009年4月开业,2010年二期项目全部完工。

  山东:青岛济青水产冷冻批发交易基地二期工程,于2008年底开建,冷库建于济青高速青岛收费站南侧300米处,总投资1个多亿。一期冷库容量为5万吨/次低温冷库和2000平方米保鲜库,全面建成后冷藏总容量将达到15万吨/次。

  广东:广东中山蓝雁集团冷库一期工程1.5吨/次高低温冷库于2008年12月30日封顶。项目工程分二期进行,预计建设期为两年。冷库规划建设总量为3万吨/次。

  广东省佛山市大沥镇配送中心是目前华南最大规模的冷库配送中心项目,已在大沥镇沥北村启动。该项目占地约40亩。总投资超过1亿元,建筑设计达7层。首期将建设2万立方米,计划在2009年的7月份投入使用。最终计划建设8万-10万立方米,

  广东中山广东太古冷链物流有限公司2009年将对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内的冷库设施进行扩充,新建一座约2万吨/次的冷库,从而将冷库的总库容量由目前的1.75万吨/次增加至约4万吨/次。新冷库由五个库房组成,库内高12.8米,将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理念设计及最尖端的技术建造,建成后能达到各种国际国内食品储藏和作业相关标准的要求。总投资额约为人民币1.3亿元。

  福建:福州海峡水产品批发市场将于2009年投资兴建,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其中大型高层冷库、加工厂房面积约1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8个亿。

  福建省东山县东海岸保税仓储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冷库项目第一期16万立方米于2008年开始建设,预计在2009年11月份完成,另有冻结间1800平方米。计划第二期是15万立方米。2期共31万立平方米。主要储存商品是水产品。

  重庆:重庆首批重点物流项目——重庆万吨冻品交易市场扩建工程于2008年12月,在大渡口区正式启动。项目总投资六亿元,建成后将成为西部最大低温冷藏物流中心。

  据悉,此次扩建拟于2011年竣工,届时将建成集低温食品交易批发市场、仓储、配送、加工、展销和电子商务于一体的西部最大的低温冷藏物流中心,低温冷库容量将增至10万吨/次。

  四川:成都四川蓝雁集团乐山冷链物流中心建设工程项目于08年12月25日开工,项目总投资4.2亿元,是目前西南最大的冷链物流中心。一期项目新建1万吨/次冷藏库和结冻库各一座、大型物流交易市场两个、物流服务中心一个及各项目配套设施。该项目建成后,将与广东蓝雁食品有限公司30万吨/次冷库物流中心联袂,打造西部一流的大型冷链物流配送产业集群。

  海南:《海南省瓜果菜产品预冷处理系统项目建设规划》已通过海南省政府审定,并开始实施。规划实施后,全省将新增不同规模冷库199个,加上现有冷库55个,全省瓜果菜预冷处理冷库总量达254个,至2012年,库容总量达到20万吨/次。

  内蒙古:包头包钢西北创业万开公司投资6800万元建设的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水产冷库于2009年3月28日在包头市破土兴建。该项目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冷库库容3.2万立方米,计划于9月底竣工。

  青海省:西宁市首座蔬菜保鲜库——高原蔬菜保鲜库建设项目于2008年9月10日在城北区正式开工建设,项目预算投资为3771万元,冷库容量7200吨/次。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2008年10月建成一座储藏量1万吨/次的大型冷库。该冷库是目前该区内最大的集冷冻、冷藏、蔬菜水果保鲜、制冰为一体、功能齐全的冷库之一。

  新疆:新疆创达食品有限公司友好冷库于2008年11月8日开业,冷库容量2.5万吨/次。2009年至2010年内,该公司还将建设8万吨/次低温库和10万吨/次果蔬保鲜库各一座,形成占地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的大型冷库,并把铁路干线直接引到冷库内,形成销售、交易、冷冻、仓储、物流一体化的现代冷库航母。  

  1.3冷库建设的特点

  1.3.1新建冷库布局与选址 

  1.3.1.1冷库建设一半以上在东部地区

  我国地域广阔,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冷库建设发展也有很大差距。据现有资料分析,全国2008年建成的冷库中,东部地区占全部建成冷库的57.69%,中部地区占24.89%,西部地区占17.42%。在建冷库中,东部地区占全部在建冷库的74.76%,中部地区占6.58%,西部地区占18.66%。计划建设的冷库中,东部地区占全部计划建设冷库的60.67%,中部地区占21.63%,西部地区占17.70%。

  1.3.1.2冷库建设在选址方面越来越重视区位优势和服务优势。

  随着近几年来冷库行业的完全市场化,冷库从原来储藏型向物流配送型,从生产型向公共型转变,使原来各系统的冷库可以在市场上寻找共同的客户,相互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冷库建设在选址方面也越来越重视其区位优势和服务优势。

  区位优势:充分考虑新建冷库与航运、水运、陆运等交通网络方面的情况,以最大程度地利用附近的交通枢纽优势,发挥冷库低温物流的作用。

  服务优势:充分考虑新建冷库最大的服务半径和最多的服务客体。

  1.3.2冷库建造形式和建设规模

  2008年冷库建造形式是多层土建冷库与单层的装配式冷库兼而有之。多层冷库一般在6层左右,层高一般在5米以下。单层冷库高度一般在10-12米,个别的也有14米。冷库建设主要有三种情况。

  1.3.2.1为高端用户服务的冷链物流中心。日进货量较大,年周转20-30多次。冷库以单层装配式居多。冷库功能已从“低温仓储型”向“冷链物流配送”型发展。大多冷库已考虑多品种、低温化和宽温带;对于目标客户可能为水产和冰淇淋生产经营商的,库温已普遍低于-18℃,在-22-25℃,有的甚至更低。库房内采用多层货架和叉车运输,选用冷风机。并配有封闭式降温站台。

  1.3.2.2为中端用户服务的冷库群。库房进出货由库房业主管理,使用叉车为主,低温库库温在-18℃以下,有较好的管理制度。部分新建冷库配有降温站台。库房内配置排管蒸发器居多,有的也配备冷风机。

  1.3.2.3为低端用户服务的冷库群。主要为民营的冷冻食品批发市场服务。建造形式大多是土建多层冷库。库房内除了留有走道外,大多用通风网格分成单独储货间,分租给客户。进出货、堆垛保管均由客户自行负责。库房内配置的是排管蒸发器。

  由于我国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域广阔,经济发展很不平。因此,不能过分地强调建设大型的、新型的、自动化程度高的现代化冷库。在建造储藏型冷库还是物流型冷库、冷库建设规模以及冷库选址方面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因地制宜,因需而建。只有满足市场的需求方可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和谐。

  1.3.3建设节能型冷库已成为冷库行业的发展方向

  随着国际能源危机的明显加剧,环境恶化问题日趋严峻,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性的研究课题。冷库节能也成为低温仓储业的重要课题。由于我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建筑能耗总量也逐年上升,目前已从70年代的10%上升到30%。冷库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多年来一直是耗能大户。据统计,制冷设备能耗已占全国耗电量的15%左右。冷库耗能不仅影响着冷库产品的质量和成本,也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节能建设的战略方针。

  由于我国建国初期建造的冷库,普遍存在技术设备陈旧落后、冷库保温严重老化、自动化程度低,能耗高效率低的情况,使国内冷库普遍成为高能耗冷库,部分冷库的能耗已占企业成本的30%以上。因此,冷库在新建时已开始同时考虑建筑设计和系统设计两方面的节能。

  1.4冷库制冷系统

  1.4.1制冷系统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新建冷库从商业运行的效益角度出发,同时为了保障制冷系统的安全运行,冷库制冷系统自动化配置进一步完善。制冷系统更注重在高效节能的工况下运行。在高、中、低压储液器的液位控制、氨泵压差控制、吸排气压力的过低、过高控制及系统自动放空气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加强。但是要实现整个制冷系统的自动控制、节能控制和无人值守的高自动化,根据目前国情和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还有待时日。

  1.4.2计算机开始介入冷库的全面管理。

  新建大型现代冷库已开始全面采用计算机监控技术,以进一步提高冷库制冷系统运行和管理的自动化程度,使制冷系统运行参数能做到随机、精确控制和调节,保证运行参数在最佳工况下恒定运行,以达到最大限度节能和保证商品的最佳储存条件,保证储存商品品质。

  1.4.3蒸发式冷凝器已基本替代了传统的水冷式(壳管式和大气式)冷凝器。

  综合比较蒸发式冷凝器与水冷式冷凝器及冷却水塔总耗电(制冷压缩机电耗+风机电耗+循环水泵电耗)可节电17%。新建冷库普遍采用了蒸发式冷凝器。

  1.4.4制冷系统开始较多的选用进口监控阀件

  为了改变过去考虑安全而选用多台循环储液器,造成机房面积过大,而增加系统灌氨量和基建投资等情况,现在为制冷系统中桶泵机组等配套的液位监视、控制、报警元件和自控阀门,开始较多的选用丹麦Danfoss、美国Hansen、Parker工业制冷控制阀件,使制冷压缩机更安全、氨泵再循环供液系统高效、安全运行。

  1.5冷库制冷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

  1.5.1NH3/CO2螺杆复叠式制冷系统研发成功。

  目前制冷行业普遍使用的CFCS等人工合成制冷剂,对地球的臭氧层产生了严重的破坏,1987年签署的蒙特利尔议定书,限定了对臭氧层破坏的CFCS相关制冷剂的使用,1997年缔约国京都会议,又形成了削减温室气体的决议案,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在寻找一种对大气气候和人类生态环境没有影响,并且安全、廉价、环保、节能的制冷剂。

  到目前为止,已开发与应用的中温制冷剂中R22是我国复叠式制冷机组中应用最多的制冷剂,但它是HCFC类的制冷剂,是将逐步被淘汰的制冷剂;低温制冷剂中,R13是CFC类的制冷剂已经禁止使用, CO2作为一种自然制冷剂成为世界各国近年来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各国采用CO2做制冷剂的研发步伐很快,中国是个能源缺乏大国,面临着很大的环境保护压力,CO2作为一种制冷剂的应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冰轮公司研发的《NH3/CO2螺杆复叠制冷系统》采用的NH3和CO2制冷剂均为对环境友好的自然工质,这是国内自主研发的第一套NH3/CO2复叠制冷系统,该研发项目实现了比世界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的性能指标高出4%,走在了各国同行业的前列。

  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优点:

  ◆NH3高压系统冷凝压力1.5MPa,吸入压力0.2 MPa,系统更为紧凑,减少了系统灌氨量;

  ◆CO2低压系统冷凝压力3.5 MPa,吸入压力1.3 MPa,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承受压力;

  ◆CO2的运动粘度较低,这样提高了CO2的流速而压降不会太大,节流后各回路制冷剂分配比较均匀,使CO2系统有更少的回路,更高的系统负荷,更紧凑的蒸发器。

  ◆CO2单位容积制冷量(KJ/M3)相当高,可节约基建投资。

  1.5.2新型的高效节能保温材料进入市场

  真空绝热板是一种新型的高效节能保温材料。其主要特点为:(1)导热系数很低。目前传统的保温材料导热系数一般都在0.02w/m.k以上,而真空绝热板的导热系数在0.004w/m.k以下。可见,真空绝热板具有很低的导热系数,绝热性能是传统材料的5倍以上。(2)厚度薄。现在普遍的应用一般在10-30mm,与传统材料相比,减小了壁厚,增加了有效容积。

  国内真空绝热板处于市场启动阶段,2008年开始批量供应市场。尽管真空绝热板具有优异的热屏蔽性能,但是它相对较高的价格限制了其在电冰箱,冷藏车,冷库、集装箱等极有发展前景领域的广泛使用。

  1.5.3新的冷链物流温度记录系统开始运用

  随着冷链物流的发展,显示商品在全程冷链中的温度情况的温度记录系统开始在冷链物流领域运用。这种产品的硬件采用美国进口芯片。该芯片是一个封装在直径为17mm的不锈钢外壳内的计算机感温芯片,防水溅,防潮,污物和化学品等,并经过耐磨损试验,坚固耐用。其不锈钢外壳,像电子电池,干净卫生、方便消毒,直径为16.5mm,厚度约6mm,体积小,方便放置,内置锂电池,电池使用寿命最长可达10年,其系统功能包括:数据导出(温度数据导出EXCEL文件、温度曲线导出,并预留接口可接入物流公司数据库,方便管理分析数据)、数据分析(数据计算-- 最高、最低温度显示,自动计算并显示平均温度;数据赛选-- 按时间、温度范围筛选数据,方便分析管理数据)、文件加密(导出加密数据文件,不可随意更改数据)、报表打印(电脑连接打印机的情况下,可直接报表打印,方便管理)、数据报警记录(可根据需要设置报警上下限,并统一显示报警记录)和管理信息输入(提供120字的管理信息输入,方便物流企业的管理模式)。信息采集可在1-255分钟任意设置,并可根据物流记录需要,任意定时、延时启动记录仪。国内已开始在乳制品和冷饮行业中运用。

  这种无线温度记录系统与GPS相结合,可以对冷链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目前,在我国医药行业、乳品行业和食品行业已开始运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有关食品冷链也将运用此项技术。

  此外,新一代增强型电子智能记录仪也已研制成功,该产品采用USB通讯技术,无需专用软件即可下载数据,使用更加方便。所有设置都可在本机上设置。

  2. 2009年我国低温仓储业发展展望

  2.1冷冻冷藏仓库的建设速度将继续增长

  2.1.1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为低温仓储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近几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食品越来越丰富。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政府对食品冷链物流的建设和发展也越来越关注,保持易腐食品品质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需求。与此相适应,我国冷库业即低温仓储业也在最近几年得以快速的发展。但是,尽管如此,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低温仓储业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根据我们对中、美、日三国的最新资料统计显示,按人均占有的冷藏库容积进行对比,美国是中国的8.58倍,日本是中国的7.34倍(这个比例是按目前的统计数字和统计口径计算的,今后按《统一冷库容量统计口径专题会议》的口径进行统计计算后,此比例将会有较大变动)。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冷藏库建设方面的差距是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是很大的。 

  2.1.2“拉动内需”是低温仓储业发展的强调推动力

  2008年11月中央提出,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中央拟安排1.18万亿元左右,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共计4万亿元。这个经济刺激方案在全球引起了热烈反应。此举将有助于保持全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内需的拉动对于冷冻冷藏仓储行业来说无疑是直接的利好。内需的扩大对于我国低温仓储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地推进作用。

  2.2低温仓储业的机械化程度将逐步提升

  随着商业业态的进步,全国超市迅速发展。冷冻冷藏食品在超市销售份额急剧上升。同时,由于低温物流的发展,推动食品冷库更加注重冷库运行的快捷和高效,从而将促进冷库机械化程度的提升。在叉车和托板作为货品基本装卸模式的基础上,机械化程度提高的同时也将降低冷库的运行成本。

  2.3全国冷藏库容量将应用新的统计方法

  为了进一步规范冷库行业的统计工作,为政府宏观决策,冷库的规划建设、布局,企业投资决策等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为制订《仓储业统计准则》国家标准提供素材并逐步与国际接轨,中国仓储协会冷藏库分会和上海冷藏库协会在广泛听取相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于2009年4月17日在“全国冷库企业经营创新与节能降耗研讨会”期间召开了《统一冷库容量统计口径专题会议》,就冷库容量统计时食品计算密度的设定

  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并达成共识,即:未来(3年以后),全国冷库容量全部采用公称容积进行统计,其单位为立方米;在3年过渡期内,为方便统计,我国冻结物冷库的储存食品计算密度设定为0.3吨/立方米,冷却物冷库的储存食品计算密度设定为0.15吨/立方米;本次会议后,全国冷库行业的容量统计将应用本次会议设定的计算密度;建议把这次会议设定的冷库储存食品计算密度纳入相关的国家统计标准。

  2.4冷库节能新技术将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新的《节约能源法》已于2008年4月1日正式实施,使节约能源成为我国基本国策。中国已经确定了“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降低20%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的目标。国家发改委《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也提出,到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为27亿吨标准煤左右,年均增长4%。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以节能减排为起点的产业新政策必将对我国冷冻冷藏行业产生持久、深远的影响,必将促使冷库节能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