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携手海关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来源:华龙网 | 2011-09-21 10:40

  18日,海关总署与市政府签署了《海关总署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推进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合作备忘录》。下一步,双方将如何行动,采取怎样的措施帮助重庆在“十二五”期间建成与国内外广泛融合的内陆开放高地,成为内陆开放示范区?昨日,记者专访了重庆海关关长马忠源。

  日报:海关总署与市政府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包括了哪些内容?

  马忠源:此次签订的《合作备忘录》,明确了海关总署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将在加快推进重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建设发展、提高重庆口岸建设发展水平、加快重庆国际贸易大通道建设、推进重庆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加快重庆IT产业等重点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推进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展、维护重庆良好的进出口秩序及完善署市紧密合作工作机制等10方面27项深化合作。

  日报: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一起被称为“两区”,对重庆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海关将采取何种措施,进一步打造“两区”?

  马忠源:针对推进重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建设发展,我们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提升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通关速度、支持两区拓展功能的措施。如:推广TCS贸易服务平台,实行“分送集报”、“担保放行”、“24小时预约通关”等措施营造高效便捷通关环境,鼓励企业在区内开展研发、检测、维修的业务试点。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研究符合“两区”特点,有针对性的海关监管政策和办法,继续向科技要效率,不断提高海关监管与服务水平,全力支持重庆将“两区”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保税物流基地、加工贸易基地和服务贸易聚集区。

  日报:重庆正努力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而基地生产的笔记本电脑和其它电子产品将出口全球市场,海关将如何配合重庆,做好笔记本电脑出口?

  马忠源:在加快重庆IT产业等重点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上,我关将以推动“两区”发展、加快国际贸易大通道建设为契机,继续支持重庆探索加工贸易管理模式,支持做大做强“3+6+300”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推进重庆建设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同时不断优化加工贸易货物内销监管与服务,帮助企业立足国际、国内市场实现“两条腿”走路。我们还将立足现有政策,创新监管模式,推动重庆建设国家重要的物联网示范基地和云计算处理中心。

  在加快重庆国际贸易大通道建设方面,我们正积极疏通重庆口岸的外部物流通道,让水路、航空、铁路、公路相结合的复合物流体系与重庆口岸对接,目前,重庆已形成了江海联运、铁海联运、水空联运、区港融合等物流集疏运模式,改变了以前主要依靠水运进出口的物流方式,不断满足企业特别IT企业的物流需求。下一步,我们将在海关总署的大力支持下,和市政府有关部门及口岸各相关单位一起,加大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航线、“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中比绿色列车通道”等项目的推进力度。

  日报:随着开放进程的深入,重庆的经济社会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重庆海关如何为渝企和市民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马忠源: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于广州署长指示精神,与重庆市更深入开展合作,通过深入研究、积极支持内陆开放,更有效推动重庆大开放、大发展。

  比如,我们将进一步创新监管和服务,全心全意为提高企业创新和提高竞争力服务。9月2日,我关就和重庆市联合产权交易所签署了合作协议,对海关罚没物品实行互联网竞价交易,这在增加海关罚没物品处置阳光度的同时,有利于实现罚没物品的保值增值。而此次署市合作备忘录中,也明确了海关总署支持重庆尝试利用联交所平台,对海关罚没财物进行优化处置。这对于重庆联交所做大做强和海关罚没物品的优化处置,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我关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研究落实措施,在确保重庆海关罚没物品全部通过联交所平台处置的同时,争取其他关区的海关罚没物品也通过这一平台优化处置,实现海关与联交所的“双赢”。

  除此以外,重庆海关还将积极支持重庆市向国务院申请增加重庆港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支持重庆电子口岸建设,改善口岸通关环境;进一步强化海关区域联动,将“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向沿海、沿边口岸延伸,让关区内企业享有更快的通关效率和更优的海关服务;及时发布统计监测预警信息,提供统计咨询服务,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支持重庆企业“走出去”,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强与重庆市各级政府及执法部门的联系配合,共同推进反走私综合治理,营造良好的进出口环境。(本文来源:华龙网)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