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中心建设运营的重点

来源:中国物流产品网 | 2011-04-13 10:46
  在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中,重要的方面包括其功能定位、设计能力、作业策略和技术应用。而对于物流中心运营水平的提高,传统的KPI体系的设置需要改进。
 
  物流中心建设的核心要素
 
  物流中心的功能定位必须站在供应链网络层面来制定,正确的功能定位将确保该物流中心在供应链结构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供应链物流网络由不同功能的物流中心、库存配置、入仓策略、出仓策略、网络动线等要素构成,以求实现最佳的供应链网络效率,实现服务水平和运营成本的平衡。在物流网络层面,物流中心功能类型包括:缓冲型物流中心/Buffer,集货分销型物流中心/Consolidated,区域型物流中心/Regional,零售服务型物流中心/Pick &Pack,越库型物流中心/X-docking,以及高度拆零包装的订单履行中心/OFC。在战略层面确定了功能后,该物流中心设计需要的不同方面的能力、作业策略、平面布局以及技术设备选型应用等,都将变得清晰。
 
  物流中心的设计能力包括支持业务年限、存储能力、吞吐能力、拆零拣货能力、订单履行能力等方面。对于大部分物流中心,存储能力不是设计驱动要素,存储能力是为了保证需要实现的吞吐能力而制定,同时受到供应商地点分布的影响;吞吐能力是大部分物流中心需保证的重点,但吞吐能力高低,并不是衡量物流中心运作水平的唯一因素;对电子商务零售(B2C)企业,每天处理订单量的大小才是该物流中心的重点设计能力,还有,在限制的时间内,完成订单的拣货包装也是其重要的能力衡量。
 
  笔者认为,功能定位和设计能力是物流中心的设计建设纲领。确定之后再考虑以下方面。
 
  物流中心的作业策略包括动线策略、存储策略、波次策略、拣货策略、补货策略、订单处理、收发货管理等方面。作业策略是影响物流中心运营效率的核心技术。
 
  技术应用是物流中心的基础,与作业策略、效率要求、运营成本控制要求相关。在此前提下,合适的技术和设备就是好的技术应用。物流中心的先进性体现在总体运营水平,应当是运营效率和单位运营成本的平衡,并不体现在设备的先进性。对应同样的物流作业,一般都有多种策略和设备技术可以选择,往往需要将不同作业环节综合考虑,以实现整体最优。
 
  仓储管理系统(WMS)是物流中心运营管理的核心技术应用。物流运营管理的标准、计划执行、策略应用、资源分配等都通过WMS执行,作业者则从WMS获得作业指令,并通过WMS反馈作业进程。WMS的应用是物流运营最优化的基础。
 
  效率和成本是衡量物流中心运营水平的指标
 
  关于物流中心运营KPI指标,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都还将订单履行正确率和发货交货准时率作为最主要的考核指标。实际上,在今天,这些指标都应该设定为基础指标,都应该可以通过技术应用和良好的运营管理来实现。真正衡量物流中心运营水平的指标应该是效率和成本,体现在完成单位物流出货量的成本,这个单位物流量可以是件数、箱数、吨数或订单数。也许企业管理部门并没有给物流部门设定这样的考核指标,但物流运营管理者自身应该从单位物流运营成本的角度来衡量和不断改进。
 
  这样做并不难。首先要建立物流运营成本管理架构,物流运营成本包括仓储成本、运作成本和运输成本。仓储成本主要包括库房租金和设备折旧成本,运作成本包括作业人工成本、水电耗材、管理成本。若要考虑完整些,应该加上库存成本,可以取库存商品占用资金的10%~15% 作为库存成本。有了总体成本,根据物流出货量,就可以分析月度和年度物流单位成本。
 
  如果应用了物流单位成本来衡量物流中心的运营水平,关于是否应用自动化技术还是基础技术,是否应用机械设备还是保持人工作业,以及物流中心运营是否外包还是自营,都将变得清晰。欧麟咨询在帮助客户设计每一个物流中心时,都需要对多个方案进行运营成本分析对比,以便做出正确的方案决策。
 
  物流中心的运营效率从一定的角度,也可以用人均物流产量来衡量,对于高度拆零的零售物流中心,如电子商务零售的订单履行中心,可以用日人均履行订单数量来衡量。从长远来讲,经济的增长过程伴随人工成本的快速增长,人工成本比物流设备成本的增长要快的多,因此,减少物流中心作业人员或提高单位人均物流产量,是运营效率不断提升的要求。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