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改变物流的三张牌

来源:中国物流产品网 | 2005-12-14 16:44

 

——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微博士


    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正处于“起跑”阶段,物流企业如何抢得发展先机?物汉信息化建设对物流行业的发展有何具体影响?记者近日采访了对物流信息化有着深入研究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微博士。王博士认为,信息化建设向前迈进是现代物流观念形成及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物流信息化建设对物流行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其将在相当程度上引发物流产业的运行方式、产业组织的创新以及物流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

    第一张牌:运行方式

    王博士说,完整、全面、及时的物流信息使得管理者能够将物流活动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进行运作、管理和控制,从而逐步形成企业物流一体化、第三方物流,供应有尽有链物流等一系列新的物流运作体系。物流从一个传统的企业内部管理观念,逐步转变为一个新的专业化分工的现代物流观念,这与物流信息化建设密不可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物流产业,正在受到物流信息化的深刻影响。

    物流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影响是使得物流运作过程透明化。随着条形码、POP、EDI及VAN通信网等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广泛应用,物流信息化建设为物流活动提供了信息采集、快速反馈和共享的手段和机制,使得供应链中每一个企业、物流流程中每一个环节的管理者都能够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也能够了解供应链上物流运行的全过程,从而使管理者更好地对物流进行计划、控制和协调,提高物流效率。物流运行的透明化,也有助于解决和防止物流运行中的瓶颈,减少企业在预测、管理和操作上的失误,优化物流企业的管理水闰。

    物流信息化建设也能够提高物流运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在商品搬运、储存、分拣、运输、检验等运作环节上,发达国家已基本告别了手工操作方式,各种自动化、智能化的物流设备已得到广泛应用,如条形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定位系统(GPS)等。无论是自动化还是智能化,其基础和核心都是日趋成熟的各类信息技术,都需要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来完成。

    物流信息化建设还在于促进物流运行一体化、系统化。随着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不断完善,物流运行中的一个最为突出的变化就是对全部物流活动及其流程的整休整 和重组,而且物流过程及其资源的整合和一体化已不仅仅局限在企业层面上,而是转移到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条上,形成了以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为核心的,覆盖从供应、生产到最终客户全过程的完整的物流流程和社会化的物流系统。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大型企业或跨国公司为核心、涉及众多供应、销售企业的供应链已经形成,例如,IBM欧洲业务供应链,不仅联系着IBM在欧洲的所有销售网点,而且还联系着众多的零部件供应商、物流中心等企业。这一供应链的形成,不仅使IBM避免了生产的盲目性,而且使其能够根据市场的要求,形成合理的零部件采购、电脑供应的物流流程,为IBM在欧洲市场赢得竞争优势提供了重要的后勤保障。

    第二张牌:组织创新。

    王博士说,物流信息化建设直接推动了物流产业组织的发展和创新,并使物流产业组织呈现出资本和劳动密集度下降,信息密集度不断提升的特征。王博士把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导向的物流产业组织创新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以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的一体化物流组织;二是以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为基础的专业化物流组织;三是以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物流流程一体化组织。

    以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的一体化物流组织主要形成和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它是以工商企业物流管理集合为主要特征的物流组织。在这一阶段,企业内部的物流功能开始从分离走向集中,其首先是向企业的少数核心业务集中,如销售部门;而后逐步从核心业务部门中剥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部门,使企业内部的物流活动和运作逐步统一到专业化的职能部门。这一时期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对物流一体化组织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以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为基础的专业化物流组织在发达国家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种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体的专业化物流组织在90年代后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趋于成熟稳定。专业化物流组织的出现是物流领域分工专业化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结果,而以EDI为主体的一系列信息技术则是实现物流活动专业化的技术保障和基础。在EDI技术的支持下,工商企业不仅能够与外部物流企业实现物流信息的快速传递,也能够实现对物流活动的有效控制。于是,工商企业将自身的物流功能分离现来,各种物流作业由运作效率更高的专业化物流企业来承担。

    以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物流流程一体化组织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在网络通讯技术的支持下,各种信息能够到达企业管理和运营的每个作业层次,并能够支持企业生产、营销、信息管理等活动与物流活动在空间上的分离。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从原材料供应到商品到达最终客户的全部物流过程就成为一个透明的“管道”,对这一过程的优化和功能集合就成为提高物流效率的必然选择,其结果是形成了以供应链为基础的物流流程一体化的新型物流组织,也称为第四方物流企业。目前,在第四方物流企业中又出现了新的分工专业化趋势,邓为供应链提供物流信息管理服务和全程的流解决方案的咨询服务正在独立成为专业化企业,有专家已将这种物流信息管理服务企业命名为第五方物流企业。

    物流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直接引发或推动了物流产业组织方式的革命性变化。美国、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对各种物流功能、要素进行整合的物流革命,都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和推广应用,使得物流活动从分散走向一体化,促使物流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并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第三张牌:竞争格局

    在传统的物流运行模式下,物流活动存在于工商企业内部,企业追求的是各个物流环节效率的提高,物流方面的竞争还难以形成。但随着物流信息化的推进,物流的管理观念、运行模式和组织方式都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王博士将物流市场因此发生的竞争格局变化总结为三个方面:

    首先是物流竞争的主体从工商企业转向物流企业。20世纪民80年代以前,工商企业内部的物流一体化及其物流系统效率的提高是其企业之间竞争的重点,这一阶段物流竞争的主体仍然是工商企业。但到90年代以后,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物流作为独立的专业化分工领域出现在市场中,工商企业的物流活动逐步由专业化物流企业承担,专业化物流企业之间围绕着服务水青壮年竞争就成为物流市场竞争的焦点。

    其次是物流竞争的范围从环节竞争转向供应链的系统竞争。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是使信息传递和共享能够穿越企业的组织边界,使得物流各个环节之间形成畅通的信息渠道,这不仅有利于各个物流环节效率的改善,更为重要的是使不同环节之间物流活动得到协调,从而改善整个供应链系统中的物流流程的运行效率。

    再次是物流竞争手段从物流设施转向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管理能力。在现代信息技术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之前,物流信息的分散和阻滞决定了各个物流环节的效率主要诊赖于相关物流设施的发展和创新,发达国家在80年代以前围绕运输、仓储、包装和搬运等方面的技术发展和设备更新非常活跃,促进了各物流环节效率的提高。进入90年代以后,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物流功能和流程得到了整合和重组,物流信息传递时间大大缩短,各个物流环节、功能得以协调,从而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对客户的响应能力,提高了整个物流流程的运作效率。因此,发达国家的物流企业已逐渐成为信息密集程度较高的领域。有物流专家指出,以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鼓励能力为基础的快速响应能力是未来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总之,以信息化为带动的企业管理革命和商业革命对物流产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在我国物流行业的市场格局正在形成之际,物流企业应该抓住机遇,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要合理地进行信息化建设。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