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这种环境下,SSA会被“吃掉”吗?SSA(中国)将从此一蹶不振,退出中国ERP舞台吗?
“我把SSA印在心上。”1月13日上午,上海中信泰富广场2101室。当着几十名员工的面,一位英国人脱下西装拉开衬衫,在露出的内衣上,印着三个字母———“SSA”。
这个喜欢做手势的人就是Michael Greenough———SSA全球总裁、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于2000年8月担任SSA总裁、董事长兼CEO。
SSA是名副其实的中国ERP市场的破冰者。16年前,SSA从位于美国芝加哥的总部出发,率先登陆北京。尾随而来的是Oracle和SAP。
10年前如果有公司计划投资信息化建设,SSA一定出现在首批候选名单中。但现在,SSA在中国市场成了失落的贵族。与SSA在中信泰富比邻而居的SAP、Oracle,已经成为中国ERP市场的领跑者。
多年前,SSA的经营“就像骑上了牛背”,对于随时“从牛背上抛下来”的危机却毫无预警。
创始人Roger Covey抛股套现,使SSA美国总部因为资金转移和人员动荡而陷入痛苦的泥沼。受SSA在全球业务萎缩的影响,1997年SSA开始在中国压缩规模。而1997年丢掉联想大单,直接成为SSA走向没落的分水岭,在中国逐渐式微。
Oracle的CEO埃里森甚至预言,未来5年内只剩下Oracle与SAP,许多著名软件公司都会消失。而随后软件发展史上残酷的行业洗牌,仿佛是为了验证埃里森的狂词。
在这种环境下,SSA会被“吃掉”吗?SSA(中国)将从此一蹶不振,退出中国ERP舞台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SAA全球总裁Michael。
中国步骤
《21世纪》:企业并购已被提升到SSA核心业务地位,你选择在新年到中国一定有深意,能否透露有关在中国正在进行的收购行动?
Michael:哦,对不起,我们不便于透露。因为SSA在美国正处于IPO关键时期,公司要沉默。我们当然希望得到扩张,任何一家公司都希望在中国扩张,因为中国是一个有竞争力的市场。我们早就意识到这一点。截止到去年12月底,我们的增长率达到20%,在中国的业务持续增长3年,营业收入达到2000万美元。几年前,当我初次来到中国时就说“要快速增长”,当时还有人怀疑,现在这些人开始赞赏我这句话了。
《21世纪》:是不是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投资?
Michael:我们不是投资一笔美元,而是对员工进行投资,提供给他最主要的培训项目,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并进一步增加培训数量。
事实上,在上海,你可以看到我们的办公室十分拥挤了,北京公司也要拓展,那里的业务越来越多。所以,投资不仅在于投资多少美元,也在于投资员工和办公室。
第二个问题,SSA实行了本土化的做法,我们让本土人才进行管理和运作,除了让最佳的全球经验得到共享之外,也让更多的人发挥本土经验。
事实上,本土人才不断地进行运作,对当地市场的特定成功做出了贡献,并把这些信息反馈给SSA的研发人员。也就是说,我们的产品既有共性的,也有特定的完全适合中国的,要把本土的知识与经验反映到产品中去。
《21世纪》:这是你第几次来到中国,为什么选择此时,你怎么评价这里的中小企业?
Michael:这是我第6次来到中国。每个重要的市场我每年都要来,人总要面对面地打交道才真实。刚才在办公室,我还在与中国公司的员工们进行交流。事实上,员工想知道为谁在打工,也想认识老板,想知道老板是个什么人。
另外,我和员工以及客户的接触,可以得到一些新的启发。本土人士来反馈本土信息,可以保证获得长期成功。
《21世纪》:重要的市场你都去,那么印度那边软件发展与中国有什么差异?
Michael:有一个好玩的细节是,我经常去印度考察市场,那里的商人很关注中国,经常问我中国在干什么。而在中国,很多商人似乎不那么敏感印度。
(------郑良中)
“一带一路”背景下,物流装备企业的全球化发展 01月01日 08:00
解读汽车物流全局数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数据与智慧物流”专题报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 12月11日 16:35
供应链协同、互联网+,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十个方向! 01月11日 10:42
预判:2018年,中国快递十个可见趋势 02月28日 11:16
2018年关于零售的18个趋势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