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主办的6G协同创新研讨会(2023)在北京举行。
本次研讨会展示了多项6G最新研究成果与原理验证设备,以及部分成果的现场演示,包括:分布式自治网络技术、蜂窝网络高精度定位技术、基于智能超表面的新型大规模天线系统、6G新型空口试验平台、通信感知一体化、高速可见光通信、半静态智能超表面、广义恒模波形等。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6G有望在2030年实现商用,当前6G研究进入标准化新阶段,未来3-5年将会是6G研究的关键窗口期。运营商、通讯设备商等产业各方应加快6G标准化技术布局,立足应用场景开展产业化探索。
作为5G技术升级版的6G,其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5G的50倍,时延缩短到5G的十分之一。在峰值速率、时延、流量密度、连接数密度、移动性、频谱效率、定位能力等方面远优于5G,从而为各行各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就不能再只是满足于6G的微观技术指标,而是要朝着标准化规模化努力。目前,全球各国都在加紧6G标准化研究,以确保技术的安全、稳定和可靠。
针对5G和6G实现未来大规模应用,中信科移动介绍了其基于智能超表面的新型大规模MIMO系统。“通过集成更多射频通道和天线,实现提高频谱效率、增强覆盖范围、减少干扰等方面的性能优化。进一步解决5G高能耗、高成本的应用痛点,为实现大规模天线系统在6G应用提供一种可能的技术解决方案。”来源:快科技
“一带一路”背景下,物流装备企业的全球化发展 01月01日 08:00
解读汽车物流全局数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数据与智慧物流”专题报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 12月11日 16:35
供应链协同、互联网+,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十个方向! 01月11日 10:42
预判:2018年,中国快递十个可见趋势 02月28日 11:16
2018年关于零售的18个趋势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