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充分发挥现代物流在推动中国经济全面转型中的作用,特别是在转变经济运行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方面的作用,现行的物流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还有很大差距,无法满足这种先导性、鼓励类产业发展的需要,主要问题表现在个方面。
(一)推动现代物流加快发展、健康发展的成熟配套的政策体系尚未形成
主要问题一是国家出台的政策文件还缺少一些实施细则,部分条款缺乏操作性,如2007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细化深化专业分工,鼓励生产制造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推进业务外包,加强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快从生产加工环节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优先发展运输业,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但是与之配套的各方面的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均未形成。二是部门出台的各项政策与规制,有的方面还缺少协调性、衔接性和整体性。目前各个部门都出台了一批政策文件、专项规划等,但是各个专项规划之间的关联度不够,如现代物流需要各种运输方式无缝链接,需要各种运力合理配置,但目前各种运输方式的专项规划,都分属于不同部门规划,具有很明显的部门特点。三是地方规划和政策,缺少必要的按照经济关联度跨区域整合的政策与措施。除了个别经济圈、经济区和经济带的物流规划外,基本上立足于本行政区域内部的物流设计,不符合现代物流按照流通规律组织现代物流的基本要求。
(二)与制造业的相关物流发展尚无具体政策和实施办法
制造业物流是我国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2007年,我国工业品物流总额为66.1万亿,占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高达87.85%。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用于加工制造的时间不超过10%,而90%以上的时间处于仓储、运输、搬运、包装、配送等物流环节。制造业物流的程度和水平,直接关乎制造企业的效率和效益,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但是我国促进制造业物流发展尚无具体政策和实施办法,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政策问题。
(三)与农产品流通相关的物流发展政策还处于空白状态
目前,我国粮食年生产量和消费量位于世界第一位,肉、蛋、奶、鱼、蔬菜等主要农副产品物流量也迅速增加。我国有肉类食品厂2500多家,年产肉类7743万吨;速冻食品厂2000多家,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冷饮业4000多家,年产量150多万吨;乳品业1500多家,年产量800万吨;水产品产量4400万吨。由于农产品流通的现代物流体系和社会化物流平台尚未建立,与此相关的物流发展政策也处于空白状态,我国80%生鲜食品采用常温物流,粮食产后物流损失占总产量的12-15%,果蔬损失率达到25-30%,每年约有750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四)现代物流园区还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府规制
物流园区不仅仅是市场经营实体,同时承担着社会公共服务的角色,具有跨行业、跨地区、多功能、多层次的属性,目前有货运服务型物流园区、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和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等4种类型。我国这些规划客观上需要政府通过科学规划,组织制定区域物流园区发展政策,整合存量资源,优化园区内产业布局、企业布局和建设布局,实现物流园区的规模效益、集聚效应,促进园区健康发展。目前针对物流园区发展情况及其特点,土地、税收、投融资等方面尚未制定相关政策,难以将工商、财税、运管、公安等政府的监督管理服务职能集聚到同一平台上,从而有利于促进园区发展的政策协调,达到节约行政资源、实现物流市场的高效管理和政府的对外服务。
(五)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符合或超过国际水准的规划、规范、标准、认证认可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
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一批规划、规范、标准和认证认可规定,但是总体看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有的缺少整体性和系统性,还分散在不同环节和工作领域;有的低于国际标准和和国内物流发展实践要求,不利于提高物流系统运行效率;有的缺少各子系统设施、设备、专用工具等技术标准和业务工作标准;有的方面还存在空白,亟待建立健全。如对冷链物流的标准,还需要细化,在操作性和量化方面把标准具体化和专业化,进一步研究常低温食品物流中心规划设计标准、低温食品物流营运管理规范、易腐食品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和物流可追溯管理技术标准等。
(六)对国际物流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形成垄断缺少约束性政策
最近几年,外资物流企业借助资金、技术和管理等优势,大举进入国内物流市场。通过直接投资,在港口码头、物流地产等方面正在形成对基础设施的控制力,通过控制价值链的高端控制处于低端的国内企业,通过并购国内物流网络控制国内市场。在这方面我们既缺乏相应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也缺乏对国际物流企业控制我国高端物流市场缺少控制性政策和措施,将会影响我国现代物流体系的建立与经济运行的安全。
(七)我国物流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缺少必要的支持性政策
我国在加大实施“走出去”战略,在货物加工和出口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转移的过程中,企业最大的困难是缺乏配套的产业链与服务链,特别是国际化的物流能力非常薄弱,物流成本高昂,使很多企业面临着挑战。不仅难以形成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自己的跨国企业,也使走出去的企业遭遇到国际物流市场的高风险。如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近几年急速上升,但铁矿石运输价格增长幅度比铁矿石本身价格增幅更大,使我国付出了巨大的成本。我国物流企业在国际融资、收购、重组、审批等方面也没有明确的政策指导,在海外资金结算上存在很多不便,与所在国的政策的协调与沟通也很难。
新时代鞋服物流与供应链面临的变革和挑战03月07日 20:38
点赞:这个双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机构及政策分布概览12月04日 14:10
盘点:2017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国零售电商十大热点事件点评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