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商业物流体系建设现状

来源:中国物流产品网 | 2011-06-27 16:31

  受到多级分销体制逐渐扁平化、GSP认证抬高了医药流通行业准入门槛、行业整合加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为了生存和发展,医药商业企业开始不断加大对物流系统建设的投入,以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新一轮的医药物流建设出现了明显变化,开始从作业管理层面上升到战略管理高度,物流被当作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医药行业重组、整合的过程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而物流网络是保障企业业务资源能够有效整合、形成规模优势的根本;二是医药行业进入“微利时代”后,企业希望通过强化物流管理实现减本增效,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身的成本优势。

  整体而言,全国医药流通行业的物流体系建设基本上处于两级分化的状态。中小企业基本上还没有开始建设物流系统;而越来越多的大中型医药商业企业由于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纷纷加大投入,上马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但从目前采用的技术和物流管理运作水平来看,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发展现代物流的初级阶段。

  从建设情况来看,年销售额在10亿元左右的医药商业企业进行物流系统的建设与改造,多是为了通过药监局GSP标准的认证。因为GSP标准对库房面积、设备设施、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对于没有达到GSP认证标准的企业,国家将采取一票否决制,不允许其进入医药流通行业。与这些企业不同,国药、上药、九州通等大型的医药商业企业则是基于业务发展的需要,在人力资源、物流设备、信息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并在局部地区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比较熟练的掌握了现代物流设备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并培养和拥有了一批优秀的现代物流管理人才。例如,目前,国药集团已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沈阳、太原、石家庄、乌鲁木齐、长沙、郑州、合肥、武汉、扬州、深圳等地建有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全国物流网络布局初具规模。

  实际上,一个成功的医药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物流技术来改造企业的物流流程,优化供应链。同时,企业还要关注在物流能力建设上的投资与其销售规模相匹配,不必过分追求先进性,应以适用为原则。比如一个2万平米左右的物流中心,可以支持50亿~100亿的货物吞吐量,根据存放的货物附加值高低和订单处理的实际需要,来选择适用的物流设备。另外,关注高端物流人才的长期培养和社会物流资源的高效利用,也是保证医药物流项目成功运作的重要因素。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