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医药物流让药品舒适到“家”

来源:重庆日报 | 2018-01-18 09:57

  2017年11月,由德国杜伊斯堡发出,经中欧班列(重庆)进入重庆关口的第一批进口药品,顺利转送至重庆医药现代物流综合基地保税仓,并在保税仓内完成清关。整个配送过程温度控制良好,为国内药品进口开辟一条更具性价比的新路。

  药品对运输有着特殊而严格的要求,不同的药必须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储存才能保证质量。以此次运输的药品为例,它要求恒温0-25℃储存条件,但中欧班列(重庆)沿线要经过6个国家,室外环境最大温差超过50℃,要达到运输条件并非易事。

  承运该批次药品的重庆医药集团,采用了少批量药品试运营的方式,并对药品设置了温度远程监控,终端传感器发现温度异常,系统会立即报警。

  之所以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得益于重庆医药集团自身拥有先进的智能化现代物流配送体系。重庆医药现代物流综合基地采用先进的仓储物流技术、物流管理系统和温湿度监控系统,建有全自动输送线、自动立体库等设施设备,在验收、存储、分拣、配送等过程中,以智能化技术确保作业的准确率、工作效率和药品安全。为保证药品质量,除采取中央空调全阴凉库控制外,该基地还拥有使用面积2180平方米,近9000立方米的专业冷藏库、冷冻库;冷藏库控制在2-8℃和0-5℃,冷冻库控制在-20℃至-10℃、-20℃以下,能满足药品按温度分区储存的严格要求。

  重庆民企用新产品征服市场

  每年全国近40万起火灾,有30%是由电引起的。古建筑尤其是木建筑,以及易燃易爆物仓库等地,都不敢轻易用电灯。这给相关生产和文物管护,带来极大不便。

  重庆一家名为光遥科技的民营企业,破解了上述难题。这家公司发明的电灯,灯和电线根本不带电,既不可能失火,也不会漏电伤人。目前,这家重庆民企已经给故宫部分建筑装上了电灯,被业界誉为“传奇”。

  新发明,源自艰苦卓绝的技术创新。电灯之所以能发亮,靠的是电能向光能的转化。其转换装置及连接的电线都会不同程度发热,成为火灾的“元凶”。

  光遥科技的研发团队,通过10年努力,累计投入上亿元研发资金,终于找到光电分离的物理方法——用玻璃或塑料制成棱镜,对光进行折射,让光线变成平行光束,从理论上讲能将成本降至此前的1/80。此后,他们又经过数万次实验,找到了棱镜曲面幅度的接近最佳值,同时还发现光束高效灌入光纤的规律。科学设想最终转变为真实产品。

  事实上,像光遥科技公司这样,依靠科技创新,以新产品征服市场的重庆民企,还有很多。重庆渝丰线缆公司发明的一款“网络神经电缆”,运用电力线物联网、广域无线传输和分层混合组网技术,能将感知的线缆实时运行状态汇聚到大数据平台,后者通过可视化窗口实时呈现线缆运行状态,同时通过对海量数据挖掘和分析,预测电缆可能存在的潜在故障隐患,并发出警报。目前,该产品不仅成为国内市场抢手货,还沿“一带一路”卖到了近10个国家。

  又如,重庆科宝电缆,在市场行情大好之际就主动放弃了高压电缆等传统产品种类,转向研发矿物绝缘耐火特种电缆等特色新品。随着建筑行业强制性标准提升,该公司新产品很快抢占市场先机,目前单品销售额居于行业前列。

  市工商联负责人介绍,2017年,全市民营企业已建成技术研发中心353个,获得有效发明专利8000多件,后者占全市总量的近8成。


【声明】物流产品网转载本文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对真实性负责,物流产品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小编电话:010-82387008,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10秒快速发布需求

让物流专家来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