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地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AI技术赋能的智能设备,如无人卡车、AMR、无人配送车、无人机、客服机器人等;一是通过智能技术或算法驱动软件系统来提高人工效率,如车队管理系统、仓储现场管理、设备调度系统、订单分配系统等。
过去,物流自动化设备只在命令下工作,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后,这些设备可以自动预测物流的需求,然后启动设备和流程,无需人工干预。
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的不断迭代,国内物流业“智能”的含量正不断提升,而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在物流各环节中的赋能程度观察,“智能仓储”占比较大。
目前,习以为常的物流场景中的智能化设备,都折射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子。京东无人仓、亚马逊超级仓、阿里菜鸟的自动分拣系统中,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采用率较高。人工智能在智能仓储系统中的应用,还有货物体积测算、电子面单识别、物流设备调度、视觉引导、视觉监控等多种类型的点状应用。智能感知技术、信息传输技术,机械臂、机器人、智能计算重构物流仓储运作流程。
国内人工智能在物流运输环节的应用场景,是以自动驾驶技术为核心的“无人卡车”。自动驾驶,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关键赛道,离不开车的智能,路的智能,更离不开车路协同的智能,人工智能不仅需要无人车辆,还需要车路协同系统发挥作用。
人工智能正成为自动驾驶的“大脑”,广泛地提高车辆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改变着这一行业。百度旗下的集度计划2022年上半年发布首款汽车机器人概念车,并于2023年实现量产。特斯拉公司表示,到2022年,其生产的汽车将拥有完全的自动驾驶能力。
外界常忽略人工智能在物流客户服务上的应用,其实,对于物流本身来说,这项应用十分重要。近年,许多行业和企业都实施了智能AI客服,智能AI客服不仅能降低成本,也能够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
物流领域的人工智能客服指以智能语音和NLP技术为代表的客服机器人,以强大数据处理能力,提高解决客户问题的效率,不仅有问必答,而且在理解与沟通方面具有学习提高的能力和分析预测功能,还可通过语音识别自助下单,语音下单。
顺丰通过采用NLP技术等一些自然语言处理的技术,去分析客户对话的意图,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可以这样说,AI也是分层次的,从低端的应用逐推向高端赋能,近几年,许多AI技术,已应用在物流的多重场景中。
随着AI技术走向落地,其神秘性逐渐被揭开。物流企业或电商平台通过自建研发团队、成立科技子公司等方式涉足AI技术领域,纷纷尝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效率。凭借其自身的科研实力与丰富场景,在人工智能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成果。
顺丰无人配送车具备强大的感知融合、高精度定位、深度学习和边缘计算能力,拥有安全行驶、事故预防、风险、事故响应等多重安全保障系统;京东的无人分拣中心,可实现自动供包并对包裹进行扫描,实现即时有效的分拣,智能路径规划、配送过程实时可视。
人工智能技术在物流上的应用,使曾经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根据艾瑞咨询披露,预计到2025年人工智能+物流领域的市场规模将接近百亿元水平。
对传统物流企业而言,人工智能对其生态的重构是机遇,更是挑战,虽然人工智能已被认为是物流业的下一个风口,但要稳步推进,仍然面临一系列的考验。
专家说,数据、场景、技术是人工智能的核心要素,三者缺一不可。人工智能需要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海量的数据支撑,目前,人工智能所需要的物流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相关的物流大数据、物流云等智能基础数据收集和感知设施与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物流互联网的覆盖度和精确度尚显不足。
另一方面,正如以上所说,人工智能在仓储上的应用较广泛,然而,仓储和调度中心仅占整个物流基础设施的一小部分。货物从源头到目的地的流动取决于各种元素的编排,包括船舶,卡车、火车和飞机,订单和信息系统,而目前,人工智能只在很少的一部分发挥作用。然而,需要人工智能改变物流程序,重构物流格局,离不开广泛地、大规模地应用。
还有,人工智能与物流结合的有效运转建立在共同的标准和协议基础上,然而目前数据编码、传输单据、承载单元等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人工智能需要前瞻性投入,为其物流未来的增长进行充足的技术储备。
虽然当前的困难不少,但人工智能技术正向着精细化、专业化、成熟化发展,人工智能与物流行业将呈现完美结合,进入下一个十年,物流将不断扩容AI生态。全球领先的物流服务提供商DHL和IBM评估了人工智能在物流领域的发展潜力,并揭示了其应用将改善物流行业,催生出一种新型的智能物流运营模式。
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达到技术普及的临界点,中国物流将进入全智能化时代,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界面前。
三、创造力的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