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过一篇关于仓储的深度报道,将仓储的智能化命名为革命。指出其已经从工具革命过渡到决策革命。也就是说,如果说以上所述的AGV、自动化立库、传输设备,分拣装备等只是工具革命的话,下面所说,则是决策革命了。按马克思的论述,各种经济时代的差距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生产工具。今天的仓储,则是由AGV、堆垛机、穿梭车等设备替代了机械作业率较低的手动叉车、板推车,这就是“工具革命”,毫无疑问是提高了仓库运行与管理的效率,但绝不是“决策革命”的进程。所谓的决策革命,即通过部署WCS系统,并与WMS、ERP等系统对接,由业务驱动设备,管理智能仓储工具,提升仓储各个环节的效能。具体地说,靠数据+算法的模式代替人工进行决策,即大数据洞察人的决策逻辑,掌握人的算法规律,通过采集、加工、处理数据,然后做出精准、快速、正确的决策。本质上是辅助人的决策、支持人的决策、替代人的决策。由于数据的全面性、实时性和准确性大大提高了决策时的准确率。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工具革命是硬件,而决策革命是软件呢?这是不是就是我们常说的软件决定一切呢?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智能化、自动化的存储目标?未来的方向,将是构建基于客户洞察的决策体系,京东物流美国“洛杉矶3号仓”,能根据销量预测合理分配库存,控制周转,降低跨区配送比例,提升时效降低成本。
中国进入了信息时代,数字化和物联网成为整个社会重塑自我的一个基本的方法与路径,物流仓储行业也不例外。以算法和数据为支撑的新的决策模式,为仓储智能化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三、未来光明,量力而行
不仅是业内,就是圈外,“智能仓储”这个词被越来越多的提及,“智能仓储’概念也愈加受到关注。
智能仓储是一种仓储管理理念,是通过信息化、物联网和机电一体化共同实现的智慧物流,从而降低仓储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提升仓储管理能力。其实,单纯强调仓库降本增效功能是我们对于传统仓库的追求,但不是未来对智能化、数字化仓储的要求。仓储数字化更为被看重的是价值链的延伸,在供应链协同过程中获取更大的蛋糕。从物流产业链角度看,通过智能仓储,把从工厂到用户的全链条打通,实现消费者诉求在整个供应链体系的无缝对接,这是智能仓储的重要任务。在打造敏捷供应链过程中,被大家最为看重两个指标:一是库存周转率,二是订单满意率,都与仓储有关,这无疑是智能化仓库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作用的一个有力说明。随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革新,智能仓储已成趋势。当前,我国智能仓储在“互联网+”战略的带动下快速发展,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整个行业向着运行高效、流通快速的方向迈进。物流企业,都想揽大客户,但大客户对仓储智能化要求较高,有些大客户指定要仓储数字化到一定程度才会跟仓储方合作。我们常看到京东物流与大公司战略合作的报道,其中重要一点是京东有别人没有的仓储智能化优势。大件物流也在试水,日日顺物流建成的大件物流行业首个智能无人仓在青岛运行,据说效果良好。从中美仓储物流成本的对比来看,中国物流成本和仓储保管成本分别占GDP的16.6%和5.8%,均远高于美国。可见,中国目前的仓储物流成本较高,还有较大的压缩空间,智能仓储是出路。以上将智能仓储的优点,展示给了大家,但在应用上,应量力而行。智能仓储前期设备采购的固定资产投资巨大,综合投入成本也是一个大数目。因此,对于广大仓储企业来说,智能仓储只是一个选择,合适才值得投入,切莫为了追求时髦而盲目跟风。
还要注意到,技术永远只是商业的一小部分,技术的商用化远比技术本身更有意义。对于数字智能仓储而言,只有当各类技术不断成熟后,才能大规模的降低其商用的成本,因此刺激企业采用这些技术,并且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这才是一个良性的闭环。结语:智能仓储行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智能仓储的渗透率还比较低,无论对于仓储企业亦或是制造企业本身,实现仓储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漫长的挑战,真有”雄头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