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给出的关联推荐都围绕这一关键词进行匹配。但在拼多多上,关联推荐中不仅有“无锡排骨”的内容,还会关联到“四喜丸子”。
区别在于,淘宝做的是关键词关联,拼多多则在尝试理解人,分析人这样搜索的动机和偏好。
或者,喜欢吃“无锡排骨”的用户,会不会也喜欢吃“四喜丸子”呢?
(在拼多多用“无锡排骨”进行检索,出现了“干炸五花肉”、“手撕牛肉”和“肉馅面筋”)
其实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同类商品背后,不同人群的需求是有差异的。拼多多做的,就是将这种差异体现出来。
用户体验差别背后,是拼多多的“人为先”模式。而成就这套模式的技术,其主导研发者正是当时拼多多的CTO陈磊。
这项创新的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让AI机器学习避免陷入“偏好囚笼”。
想必在实际购物中,大家都有过越搜索越单调的感受,推荐算法似乎越猜越不准了。
陈磊看到并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即人的真实需求。而这也成为了拼多多狂飙突进的底色。
当26岁的黄峥,被段永平带去参加巴菲特的午餐后,他说“它让我意识到简单和常识的力量。”
简单和常识其实意味着一种不可撼动的结实。这也最终被内化为了拼多多的核心价值观:本分。
在对这两个字的理解上,陈磊可以说与黄峥是高度契合的。
在乔布斯统治时代,库克不为人知。然而库克时代创造的成绩也不遑多让。
“本分”二字虽不新鲜,但知易行难。
黄峥做到了,陈磊也做得很好。
到农民的田间地头去
对于陈磊来说,相比于技术,他更看重的,是通过技术落地能够去改变什么。关于这一点,他在内部解释过很多次。
陈磊是个注重实际行动的人,正如他在管理上给自己的定位,“直面挑战者”和“解决难题者”。
6年前,拼多多没有选择在京东与阿里的地盘上虎口夺食,而是靠着被遗忘在电商角落的农村和农业起家,走到今天。可以说,拼多多是一个新的电商世界。
陈磊说“中国相对传统的农业领域,恰好到了迫切需要技术寻求改变的关键时刻”。
这个基于技术的全新模式,按照黄峥之前的说法,就是“把资本主义倒过来”。
以往的销售模式是“产-供-销”模式。经常由于信息不对等,农民任凭果子挂在枝头烂掉;供应商的蔬菜,成堆成堆在仓库里发霉腐烂;到消费者这里,经常买到标价昂贵的果蔬。
拼多多的模式则是“销-供-产”模式。农民根据可预测的订单数量确定生产,可以最大程度实现“以需定产”。
在拼多多上,农民可以接到全国各地的订单,一斤、两斤都可以发货,相当于把原先的农贸集市搬到了网上。
而这个破局算法的关键人物,还是陈磊。
农村、农产品销售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但当陈磊从黄峥手中接过权杖后,反而在农业问题上更加聚焦了。
今年3月的拼多多财报会议上,短短十分钟的发言,他有29次提到农业相关的词汇,陈磊对农业的重视不必多说。
他这人也实诚,说拼多多既然做农业,就要下到地里去,而且自己带头跟着下。
在接任CEO后,他就成了各大农产区的常客,带着农产品部门的同事,到田间地头进行调研。
几个月下来,大家都晒黑了,有人调侃“下乡出个差回来,大家都不太认识了”。
走完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后。陈磊要求大家写出观察报告,然后进行讨论,看哪些环节还可以继续优化,“形成结论后,立刻立项上线。”
(2020年10月15日,拼多多CEO陈磊作为唯一特邀企业代表,参加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陈磊提出了培养数字农业电商人才、制订农产品分级分类标准等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等建议。)
不漠视中国数以亿计的农民,下到农民的田间地头,用沾满泥巴的双脚,切实的理解中国,陈磊无疑是拼多多核心价值观的守护者和践行者。
而他的野心,还不止如此。
今年的“第四届中国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他说:“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农业科技对普通农产品有益的微量元素进行控制、标准化,使得一颗西红柿的微量元素配比最适合我们身体需求。消费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完成了营养成分的补充。农产品就升级为保健品,从而产生更高价值。”
当最偏远的山区,都有农户能在拼多多上买卖货物,甚至买卖升级后的农产品,这才是真正的“科技改变生活”。
做企业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哲学的思考,陈磊就像罗丹的“思想者”雕像一样沉默,并且怀抱着朴素的愿望。
陈磊话不多,但从他做得事情中可以看出,带领公司员工恪守拼多多的核心价值观,“本分”地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就是他的星辰大海。
克服困难,持续创新。这样的话我们或许听得麻木了,但对于努力做到它的人,应该得到掌声。